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他们,应该是在上海最早接触A Level课程体系的一批学生。
8年前,当其他同学还在为来年的高考悲战题海,他们正从一场招生说明会上听说“A Level”。
第一次知道可以不挤那座多年不倒的“独木桥”,在大学本科时就可进入“梦”想中的世界级名校。如今他们已学成归国,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找寻并成就着最好的那个自己。
2014年12月3日晚,在K8凯发教育总部,他们中的6位年轻人与当年领着他们学习国际课程的雷冬冬博士(现任上海K8凯发剑桥国际中心复旦附中校区校长)一起,回忆了这8年来的点点滴滴。
孤注一掷 从未后悔
与如今国际课程教育被热捧的情况不同,八年前,知道它的人并不多,很多有出国意愿的学生大多是在国内读完了本科再打算出国深造。
出国读本科的学生,有,但都是高考与出国同时准备着。而他们则是放弃了中国的学籍,孤注一掷的那一群。
“后悔当初的选择吗?”当雷博再次问这几位年轻人时,大家微笑着坚定地摇摇头,“不,当然不后悔”。
的确,从他们最终所录取的大学看,都是令人羡慕的名校。六位同学,有两位去了牛津、一位去了剑桥,一位是巴斯,一位是埃塞克斯,还有一位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如果没有选择这条路,他们与这些知名大学的相遇或许不会那么早,又或者永远是在另一条平行线上经历着另一种人生。
用他们中的某位同学的话讲,因为国际课程,他们得以有机会和世界范围内的学生竞争了一把。
基础扎实但不愿继续“炒冷饭”
和想象中有些许不同,这六位同学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过多的抱怨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相反他们觉得自己扎实的理工科基础还是得益于中国的基础教育。
而这也是让他们较为顺利的升入世界级名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学生理科成绩在全世界范围还是相当具有竞争优势的,目前依然如此)。
不过如果让他们再选择一次,他们都还是希望“避开”高考。
他们中有5位都是在读完高一再来念国际课程的,他们一致认为在高中的后半程,很多内容都是在“炒冷饭”,为了应试而做题,这是让他们最不愿意接受的。
如今这种情况虽然一直被诟病,但却未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这让他们感到失望也庆幸。
眼界的开拓让人更谦卑与平和
庆幸当初的选择在现在看来也还是没有错,庆幸国际课程给了他们一条通往世界名校的“捷径”。
这条捷径让他们早于其他同龄人尝到了甜头,但也让他们更早的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眼界的开拓让他们了解了更多样的文化,有了和原来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不过这些并没有让他们因此感到有多么足的优越感。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原本觉得自己“挺牛”的他们看到了更多的“牛人”,虽说他们已经很出色,但在更多精英汇集的世界名校中,他们的傲气稍稍有所顿挫,也因此他们比以前谦卑平和了许多,且比同龄人更多了一份独立与成熟。
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国外大学授课方式的不同(教授一般先布置作业、列书单,作业上交后再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授课),他们“短期突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在生活中,因为身边形形色色的“牛人”,他们明白了“木桶效应”和“帐篷效应”的内涵(术业有专攻,认清自己的短处,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将之发挥到极致,你,也可以是个“牛人”)。
擅于学习比“名校光环”更实际
当然他们还很庆幸的是,他们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回国后,因为名校的光环,他们的求职路还是相当顺利的,目前的他们也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小有成就。
不过对于这种“光环效应”,他们也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明白以后的路还很长,名校的毕业证书只是一块更为精致的“敲门砖”,工作中还是需要他们实实在在地施展各自的才能,同时也需要他们不断地再学习。
“工作8小时以外的学习将决定你的未来”,一位同学如是说。所以在他看来,学弟学妹未来不管进入哪所大学,从现在开始,最重要的是较早的培养自学能力,擅于学习才是关键。
以下是6位同学的基本情况
小蒋
大学英国牛津大学 专业 化学工程
目前所从事工作 外贸销售(化工企业)
小高
大学英国牛津大学 专业 数学统计
目前所从事工作 金融业
小齐
大学 英国剑桥大学 专业 数学
目前所从事工作 创业中
小陈
大学 英国巴斯大学 专业 机械工程
目前所从事工作 市场拓展经理
小耿
大学 埃塞克斯大学 专业 微电子
目前所从事工作 浙江某大学教师
小许
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专业 应用工程
目前所从事工作 外贸销售